曰本一区二区_嫩草影院免费在线观看_日韩高清网站_在线中文字幕亚洲

您好 歡迎來到磨料磨具網  | 免費注冊
遠發信息:磨料磨具行業的一站式媒體平臺磨料磨具行業的一站式媒體平臺
手機資訊手機資訊
官方微信官方微信

2030年風、光裝機18.37億kW 發電量達2.65萬億kWh

關鍵詞 光伏|2018-09-27 09:25:33|來源 微能網
摘要 編者按:9月21日,在“能源轉型”高端論壇暨國際標準創新基地授牌儀式上,中國工程院院士、華北電力大學原校長劉吉臻表示,2030年風、光裝機18.37億kW,發電量達2.65萬億kW...

  編者按:

  9月21日,在“能源轉型”高端論壇暨國際標準創新基地授牌儀式上,中國工程院院士、華北電力大學原校長劉吉臻表示,2030年風、光裝機18.37億kW,發電量達2.65萬億kWh!

  截止2017年底,我國風電、光伏的裝機分別為1.6億kW和1.3億kW,2017年的發電量分別為2410億kWh和662億kWh,距離劉院士提出的目標還有非常大的差距!


  未來十余年,中國全社會用電量將不斷增長。

  9月21日,在“能源轉型”高端論壇暨國際標準創新基地授牌儀式上,中國工程院院士、華北電力大學原校長劉吉臻表示,綜合各機構的數據,預計2030年全社會用電量將達10萬億千瓦時。這一數字較2017年將增長56.25%。

  根據國家能源局、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發布的2017年全國電力可靠性年度報告,2017年全社會用電量為6.4萬億千瓦時,同比增長6.6%。

  “用電量能有大幅度增長,一是因為全社會經濟的發展,能源消費水平的提高,還因為電能替代的實施。”劉吉臻稱,“1 0萬億千瓦時的預計是保守的。”

  根據劉吉臻提供的數據,2030年全社會用電量中,一半來自火電發電,為5萬億千瓦時,是去年的1.1倍;水電發電量為1.45萬千瓦時,是去年的1.2倍,屆時占總用電量的14.5%。“這說明火電和水電的增長空間已不是很大。” 劉吉臻說。

  約9%的用電量將來自核電。預計2030年的核電發電量達0.9萬億千瓦時,是去年的約3.6倍。

  發電量增長最快的為風、光新能源。2030年,預計風電和光伏提供發電量達2.65萬億千瓦時,占全社會用電量的26.5%,且發電裝機達到18.37億千瓦,約是去年的6.3 倍。

  這主要受益于風電、光伏成本的持續下降。“預計再過三到五年,陸上風電、光伏發電成本將比化石能源更具競爭力。”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舒印彪在該會上表示。

  他提供的數據顯示,2017年,全球陸上風電、太陽能發電度電成本已降至6 美分、10 美分;中國分別降至6美分、7.7美分。2008-2017年,中國風電、太陽能發電裝機年均增長44%和191%,大大高于全球19%和46%的平均增速。

  風電和光伏的消納問題,仍然是該行業發展的主要障礙,棄風棄光現象時有發生。

  劉吉臻稱,棄風棄光的主要原因之一是,新能源建設布局與規劃的約束,新能源裝機分布不平衡,“三北”地區負荷占全國總負荷比例的36%,卻集中了全國75%的新能源裝機。且靈活電源占比太低,僅有7.7%,僅為新能源裝機的37%,最大調節能力與新能源波動不匹配,制約了新能源的發展。

  另一大原因是外送能力的約束。“電網輸送能力與新能源發展不匹配,跨省跨區能力不足,東北、西北目前的跨區輸電能力為16.1GW,只有新能源裝機容量的19%。” 劉吉臻說。

  由于風電和光伏具有隨機性、間歇性、波動性特征,大規模、高比例接入電網,將帶來巨大調峰調頻壓力,給電力系統平衡調節和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帶來一系列新的挑戰。

  舒印彪稱,為適應能源轉型需要,推動傳統電網從技術上向新一代電力系統升級,成為必然趨勢。新一代電力系統,將具有廣泛互聯、智能互動、靈活柔性、安全可控、開放共享等特征。

  舒印彪還給出預計,到2030年,全球和中國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將分別達到約24%和30%。目前,這一占比分別為19%和23.5%。

  ① 凡本網注明"來源:磨料磨具網"的所有作品,均為河南遠發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,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"來源:磨料磨具網"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② 凡本網注明"來源:XXX(非磨料磨具網)"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③ 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,請在30日內進行。
※ 聯系電話:0371-67667020
贊(0) 收藏(0)  分享到11
鄭州玉發磨料集團有限公司